九游会j9·(中国)官方网站 | J9九游网 > 新闻动态 > 九游会j9下载地址
重庆市风九游会j9景园林科学研究院
九游会j9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百度百科官方人员,以删除词条为由威胁并敲诈相关企业。在此严正声明:百度百科是免费编辑平台,绝不存在收费代编服务,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前身为重庆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4月,2011年3月经重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升院,是重庆市唯一的市属园林绿化行业公益性科研院。主要从事园林绿化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园林绿化科研成果示范推广、园林绿化技术咨询指导及园林信息交流服务等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在风景园林绿化建设决策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为行业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院学科建设完善,科研力量雄厚。下设5个研究室,分别为园林植物研究室、城市土壤研究室、城市绿地生态研究室、园林植物保护研究室和生物技术中心。主要围绕园林植物品种资源收集选育、乡土植物开发利用、城市绿地生态、三峡库区消落带绿化治理、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绿地土壤检测与改良、园林废弃物及污水污泥园林资源化利用、园林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控、大树古树健康诊断及栽培管护与复壮等方面开展研究,获得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随着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步伐加快,院致力于打造为西部一流、全国领先的风景园林科研院所。
“十一五”期间,院共承担科研课题90余项(含在研),主要包括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峡建委、国家林业局等十余项国家级项目,以及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建委、重庆市园林局重庆市移民局、重庆市发改委等市级项目;主编多项地方标准22项;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文章250余篇。“重庆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及自然演替示范研究”、“重庆市节约型园林研究”、“重庆市主城区生态因子检测”、“重庆市主城区园林植物调查与编目”、“道路绿化不同植物配置模式滞尘降噪研究”、“重庆核心区热岛效应成因及利用绿化缓解措施研究”、“树种规划编制”等项目,成为政府决策及行业管理的重要依据。
重庆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市园科所)是在重庆市政府关心下成立起来的重庆市唯一一所园林专业的科研机构。 1980年4月,经重庆市委基本建设工作部批准,设立重庆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胡兴贵为第一任副所长,隶属于市园林管理处。1984年,经重庆市园林局党组批准,成立党支部,吴扬志任。1992年初,市园科所搬迁至渝北区龙溪镇办公,暂保留大坪苗圃内生产试验基地。因发展需要,1996年,市园科所选址新试验基地。2000年初,随着科研大楼在新基地竣工落成,市园科所整体搬迁至沙坪坝区红槽房,从此,市园科所步入快速发展历史时期。市园科所自建所以来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建所初期,办公地点设在市大坪苗圃内,占地30亩,温室、土化室各1个。在当时如此简陋的科研条件下,所内科技人员先后立项完成《重庆市园林绿化树种调查》、《山城市街垂直绿化调查及其应用技术研究》、《重庆市古树、大树、名木调查》、《园林植物病虫害、天敌资源调查及检疫对象名录的研究》、《重庆地区川茶花品种资源的搜集、整理及保存》、《重庆城区园林土壤调查》、《重庆城区主要乔木树种下耐荫植物选择及形工群落的试验》等几个当时重庆城市园林工作急需解决的基础性课题研究。其中《重庆市古树、大树、名木调查》、《园林植物病虫害、天敌资源调查及检疫对象名录的研究》、《一串红奥氏棒杆菌的发现与防治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为跟上重庆市市街绿化的发展步伐,实现科研服务社会这一目标,这期间,科研立项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先后完成《结缕草栽培种的优选及在园林绿地的应用》、《大理花跗线螨及褐斑病的防治研究》、《黄葛树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研究》、《山茶花、大理花植株营养分析及合理施肥》、《用无公害农药防治园林几类主要害虫的试验》、《芸苔素内酯物质(BR)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优良花卉在重庆应用推广》、《早春花卉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研究》等23项课题。1998年春,市园科所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与万县管理处合办“98年万县首届国处名优春花展”,推出国外名优花卉16种60余个品种10万余株,取得较好社会效益。这次合作,为市园科所开辟了一条通过与主城各公园、各区县园管部门联合办花展的方式推广科研成果之路。此后,市园科所与石门公园、垫江公园等多次联办春花展,提升了自身形象。
随着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这种科研与试验基地分离的情况越来越不利于科研工作的发展。1996年,经市园林局协调,市园科所选址沙坪坝区红槽房沙坪苗圃一处占地近50亩地势较平坦区域;1998年秋,新址总体规划通过审批;1999年春,生产试验基地由大坪苗圃搬至红槽房;2000年春,科研大楼落成竣工,科技、行政人员搬迁至红槽房。从建所初期几间简陋的实验室到如今宽敞明亮、功能完备的科研大楼,历经20年风雨历程,一代园林科研人的耕耘不蹉,市园科所也迎来了她的春天。
2000年3月,机制改革展开,市园科所与市沙坪苗圃合署办公。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两家单位因性质不同产生的矛盾日益突显。2001年6月,市园林局及时终止合署办公。这一事件并没有影响科研事业蓬勃发展,同年8月,依据《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植物资源调查》课题编制而成的《重庆植物名录》正式出版。名录收录了重庆城市绿化栽培应用的植物和低海拨林地分布中可用于风景园林的植物,维管束植物136科,672属,1258种、变种和变型。
2002年,出现科技队伍青黄不接,土壤专业人才断档,园艺栽培和植保专业仅有各一名高撑全所科研大梁的局面。此后4年间,市园科所先后引进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共10人,外聘科研人员数十名,科研工作逐渐打开新局面,主攻方向为基础与应用并举,4年立项19项,顺利完成一批为政府部门决策服务的有影响、上台阶的课题,如:《适应重庆地区花灌木资源开发利用》、《梅花切花生产技术研究》、《重庆城市绿化养护管理规程》、《重庆核心区热岛效应成因及利用绿化缓解措施研究》、《三峡库区重庆段耐淹植物选择及工程试验示范》、《重庆市园林植物生态效益及应用技术研究》、《重庆市园林栽植土壤质量标准》、《南山植物园展览温室土壤配方研究》,等等。通过作课题,年轻科技人员迅速成长起来,有的成为学科带头人。市园科所的科研工作走出春寒,迎来新局面。
2002年4月 “AAPP”会议、2005年10月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先后在重庆举行。抓住2次机遇,市园科所大力推广猴面花、千瓣葵、新几内亚凤仙、矮牵牛、黄晶菊、杂交万寿菊、百日草、玫瑰木槿、矮生紫薇、伞房决明、油麻藤等新优园林植物,极大的丰富了我市市街绿化植物品种,提升了知名度,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2004年底市园科所着手筹建重庆市园林土壤质量检测中心,2005年初投入运营,。该中心取得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证书,成为重庆地区唯一一家可提供具有法律效力园林土壤化验报告的检测机构。该中心还先后参与完成210国道土壤改良工程,南山植物园温室土壤调配工作。
市园科所现拥有科技人员16名,其中高工4人,工程师6人;技术工人18名,其中技师1人,高级工10人。秉乘“求真、求实、求新、求效”的所风,定位于以“基础性、应用型研究”为重点的公益性科研机构,市园科所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我市园林事业发展保架护航。
往年的辉煌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它蕴含着老一辈园林科研工作者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后辈更加奋进,也正是这种精神和智慧的结合凝聚成集体的力量,创造着市园科所新的辉煌。
5. 1991年1月1日,根据重庆市建委〔1991〕12号文件精神,被市编委确定为副县级单位。
6. 1991年,《园林植物病虫害、天敌资源调查及检疫对象名录的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8. 1992年,根据重园组发〔1992〕12号文件批复,成立咨询服务部,对外开展园林科技咨询业务。
10. 1992年至1994期间开展《结缕草栽培的优选及在园林绿地的应用》课题研究成果转化,成功为我市园林绿化引进并推广铺植适宜的草坪草。之后《重庆暖季型草坪草衰退的调查研究》课题成功解决暖季型草坪草衰问题,提出复壮技术措施。
11. 1993年,与惠阳东奇园林绿化工程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投资组成经营联合体承揽园林工程。后因种种原因于1995年底终止合作。这次投资虽然没达到预期目的,却是市园科所涉足市场经济,大胆尝试的第一步。
14. 1995年5月1日,《重庆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科研课题管理暂行规定》、《重庆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管理若干规定》颁布实施。2个规定的出台极大的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15. 1996年6年,根据人核培发〔1995〕153号文件要求,按照局组织处工作部署,实行职工年度考核制度,从德、九游会j9勤、绩、能等方面每年对全所职工进行考核评比。
16. 1996年,经重庆市园林管理局研究决定和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同意,将沙坪坝区红槽房市沙坪苗圃内约50亩土地划拨市园科所,作为科研试验基地。
18. 1998年春,结合《花卉新种及优良品种引种栽碚试验》和《郁金香在重庆栽培技术研究》2个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九游会j9与万县园管处合办“98年万县首届国外名优春花展”,推出国外名、优花卉16种60余个品种10万余株,取得较好社会效益。这次合作,为市园科所开辟了一条通过与主城各公园、各区县园管部门联合办展推广科技成果之路,同时也使荷兰国花郁金香成为我市春花展的主要品种之一。
19. 1998年,根据重园林发〔1998〕174号文件和重规建审〔1998〕沙字第246号文件批准,同意市园科所在沙坪坝区红槽房选址地总体规划。
21. 1999年初,生产试验基地从大坪苗圃搬迁至沙坪坝区红槽房选址地。2000年初,科研大楼竣工,市园科所正式迁入。
29. 2002年4月“AAPP会议”期间,推广猴面花千瓣葵新几内亚凤仙矮牵牛黄晶菊、杂交万寿菊、百日草等新优花卉品种8万盆,极大的丰富了我市市街鲜花品种。
30. 2002年4月,与渝北区(原江北区)鱼嘴镇政府签定土地租赁合同,租下鱼嘴镇石亭村70余亩良田,建立科研中试基地。
31. 2002年4月,与沙坪苗圃分开后第一次机构调整,全员竞争上岗,产生新一届二级班子。
34. 2004年2月,九游会j9投资设立重庆市佳禾园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实行事企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005年4月,该公司取得市园林工程二级资质证书。
36. 2004年10月,党支部换届选举,由周秀英、先旭东、罗宏果3位同志组成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会。
37. 2005年初,成立重庆市园林土壤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取得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证书,成为重庆地区唯一一家可提供具有法律效力园林土壤化验报告的检测机构。
38. 2005年9月,重庆市建委发布由市园科所主编、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参编共同完成的《重庆市园林栽植土壤质量标准》DBJ/T50-044-2005,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39. 2005年12月,重新制订《重庆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重庆市园林科研所科研项目管理办法》。